close
我從小就習慣跳躍性的去思考很多事情,
這樣的力量確實在文字與心靈方面給我不少幫助和滋養。
直到有一天,我發現它的跳躍指數開始超過;
不僅嚴重越界,還超出了正常的範圍。
我的跳躍性思考從聯想力快速變成了情緒快速起伏,
在抽象的世界裡我彷彿是被一根繩子綁住、輕而易舉就能甩來甩去的物體,
它爽就把我丟到亢奮區、不爽就把一堆恐怖的念頭全塞進我腦子。
當我發現它已經影響了我對人生的價值觀跟生存意識時,我決定去看醫生,
但它卻像知道我在想什麼似的,一溜煙躲起來假裝消失,
我只好帶著不明顯的病況去掛難以啟齒的病號。
於是最後我發現了一個殘忍的事實,
那就是如果我沒有跳躍性思考,我便無法自由的呼吸。
但擁有跳躍性思考的下場就是得不時承受它總是跳躍到近乎致命的那頭。
如果用比喻法來解釋的話,
那麼每一種情緒就像一個小學生。
所以放眼望去腦袋裡的每種情緒,
就好像站在講台上看著底下的一整個班級一樣。
情緒通常都是自成一體的,每種情緒都是一個個體戶。
平常的時候,大家都會乖乖舉手發言;
偶爾心情複雜一點時,才需要用分組名單來分辨。
但,也正因為它們都是分別開來的。
所以當情緒躁起來的時候,
就好像台下所有的小學生都搶著要說話一樣;
他們不會管我當時希望他們能夠逐個排隊發言,
他們只是一窩蜂地衝上講台要說話,
模樣從天真的臉變成企圖越獄的重刑犯。
講到這裡,
應該不難想像那種講台擠滿了人、教室亂成一團的模樣。
是的。那就是我躁起來時的腦內狀況。
而你只是很難想像那種一下子想哭一下子極度樂觀一下子想砸東西一下子無名憤怒的痛苦擠壓。
I just want to end up the fucking pain from the inside ,
and that's why I always want to hurt myself from the outside .
你知道嗎?關於我的一切盡是矛盾與衝突。
外在的傷口無論如何總會復原--即使某些生理組織已遭到了永久的破壞,
但內在的痛苦卻是撕爛胸口也消褪不了的東西。
因為殺不死的心魔比開口笑的皮膚來得更可怕。
就這樣吧。我現在心情尚稱平靜。我甚至同時在跟朋友討論跨年事宜。
我只是緩緩道出心裡的話,但我沒奢望說出來能瓦解或改變些什麼。
我只是,接受了我是什麼就是什麼的事實。
不管在我接受的過程裡會有多少喜怒哀樂被放大或掏空,
我都只能承認,我是這個我。
然後,
我比誰都還要清楚所有人到最後都還是會離開的事實。
只是我到現在還是很難接受。
That's all .
這樣的力量確實在文字與心靈方面給我不少幫助和滋養。
直到有一天,我發現它的跳躍指數開始超過;
不僅嚴重越界,還超出了正常的範圍。
我的跳躍性思考從聯想力快速變成了情緒快速起伏,
在抽象的世界裡我彷彿是被一根繩子綁住、輕而易舉就能甩來甩去的物體,
它爽就把我丟到亢奮區、不爽就把一堆恐怖的念頭全塞進我腦子。
當我發現它已經影響了我對人生的價值觀跟生存意識時,我決定去看醫生,
但它卻像知道我在想什麼似的,一溜煙躲起來假裝消失,
我只好帶著不明顯的病況去掛難以啟齒的病號。
於是最後我發現了一個殘忍的事實,
那就是如果我沒有跳躍性思考,我便無法自由的呼吸。
但擁有跳躍性思考的下場就是得不時承受它總是跳躍到近乎致命的那頭。
如果用比喻法來解釋的話,
那麼每一種情緒就像一個小學生。
所以放眼望去腦袋裡的每種情緒,
就好像站在講台上看著底下的一整個班級一樣。
情緒通常都是自成一體的,每種情緒都是一個個體戶。
平常的時候,大家都會乖乖舉手發言;
偶爾心情複雜一點時,才需要用分組名單來分辨。
但,也正因為它們都是分別開來的。
所以當情緒躁起來的時候,
就好像台下所有的小學生都搶著要說話一樣;
他們不會管我當時希望他們能夠逐個排隊發言,
他們只是一窩蜂地衝上講台要說話,
模樣從天真的臉變成企圖越獄的重刑犯。
講到這裡,
應該不難想像那種講台擠滿了人、教室亂成一團的模樣。
是的。那就是我躁起來時的腦內狀況。
而你只是很難想像那種一下子想哭一下子極度樂觀一下子想砸東西一下子無名憤怒的痛苦擠壓。
I just want to end up the fucking pain from the inside ,
and that's why I always want to hurt myself from the outside .
你知道嗎?關於我的一切盡是矛盾與衝突。
外在的傷口無論如何總會復原--即使某些生理組織已遭到了永久的破壞,
但內在的痛苦卻是撕爛胸口也消褪不了的東西。
因為殺不死的心魔比開口笑的皮膚來得更可怕。
就這樣吧。我現在心情尚稱平靜。我甚至同時在跟朋友討論跨年事宜。
我只是緩緩道出心裡的話,但我沒奢望說出來能瓦解或改變些什麼。
我只是,接受了我是什麼就是什麼的事實。
不管在我接受的過程裡會有多少喜怒哀樂被放大或掏空,
我都只能承認,我是這個我。
然後,
我比誰都還要清楚所有人到最後都還是會離開的事實。
只是我到現在還是很難接受。
That's all .
全站熱搜